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药学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7-11-11 15:19

摘要:

 《药物制剂工程》这门课程是药学类的专业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对药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有一个较完整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通过专业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药品的生产和科研做必要的准备。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药物制剂工程》这门课程是药学类的专业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对药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有一个较完整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通过专业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药品的生产和科研做必要的准备。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而仅仅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黑板+粉笔”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药物制剂工程》的全部内容。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对此门课程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效果,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一、互联网在《药物制剂工程》理论教学上的应用

教学方式相比,“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不仅仅满足了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带给学生教学模式的新体验,更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所以“互联网+”时代下《药物制剂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1],药物制剂工程学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实践应用性强,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既重视药物制剂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应注重综合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像一些机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通过平面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感觉枯燥无趣,这样就使理论教学与实际相脱节,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通过互联网这种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使一些复杂教学内容直观化、立體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解决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上和地点上的局限。同时通过在网络上的教学平台,学生们可以在留言讨论区畅所欲言,讨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加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避免了一些同学碍于和老师交流的问题,大大的改进了教学的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模式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更新教学模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避免了黑板讲解的呆板教学模式,节约了教学时间,增加了学生和老师探讨研究问题的时间,提升了学生们自己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成长和成才规律,顺应时代的脚步,树立现代的教学观,要推陈出新,将新颖的教育方式融入到传统教学当中,形成新的教育体系来迎接新的教育时代。当然,互联网的教育方式只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起到辅助作用,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将现代的互联网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才可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更好地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药物制剂工程》实践课程的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尤为重要。任何理论课程的学习,都要与实践结合起来,实践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对《药物制剂工程》这类应用性强的药学专业课程,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极为重要。


  (1)现阶段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能够很好的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结合中国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才能够更多的接触到实践,本科阶段大多是理论学习,实践课程相对没有受到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现在很多的本科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不适应及较差的实践动手能力。


  以《药物制剂工程》这门课程为例,主要介绍药厂生产药品的仪器,厂房等设备的设计,以及压片机,包衣机等仪器的操作过程等。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30个课时,实践课时仅仅6个学时,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除此之外,现在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软件和硬件条件比较陈旧。高校授课的青年教师大多没有药厂工作的经验,对一些仪器设备的原理和操作都是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实践的经验,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收的学生人数每年递增,而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却没有更新,导致高校实验室资源与学生规模之间无法完全匹配,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环节上的改善

  现在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越来越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3]。以我们本科二本学校为例,从大二开始,学生会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过来,通过自己设计课题,做课题的过程提高了独立思考以及动手的实践能力。此外,还有教育部举办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都很好的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被培养成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2010年以来,很多高等学校提出了“双师”“双能”等应用型教师的概念,既有传授理论知识的素质和能力,又具有实践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能身体力行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4],改善了部分本科院校实践课程的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杨春梅.网络课程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4).

  [2]丁仁伟,南东梅,黄志全.浅析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模式[J].科教文汇,2011.

  [3]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4]奚昕.新建本科高校双能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5,17(5):113-117.


  来源: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作者:高亮亮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