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社会主义论文 > 正文

社会实践论文范文(10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1-09 16:07

摘要:

 高职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实践锻炼,组织高职生开展形式多样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育人、体验中成长,是高职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一篇:高职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高职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实践锻炼,组织高职生开展形式多样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育人、体验中成长,是高职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职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一)社会实践有助于高职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形势,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二)社会实践有助于高职生磨炼心理素质

  社会实践帮助高职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培养高职生成长成才,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坎坷和曲折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增强学生的抗挫折力,能让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能真正地磨练自己,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社会实践有助于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启蒙

  作为高职生,所学技能很重要,但更要有一种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磨炼、提升工匠精神。而不只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生存的必需,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做到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精神。


  (四)社会实践有助于高职生在双创意识的培养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校内课堂到校外实践,从专业教育到素质培养,将理论在实践中重复应用与不断探索,结合时代的发展,才能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


  二、高职生开展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实践目的及意义认识不清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和家长仅把社会实践看作是理论学习的延伸,殊不知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更不知社会实践其实就是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的基础,在社会实践期间学生可以学到专业理论之外的很多知识。如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基层一线的全部生产过程、企业管理等。这些都是在象牙塔里学不到的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也能进一步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二)对社会及企业需求认识不清

  高职院校的办学就是围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办学,是按照市场需要、企业需求培养基层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在实践中培养。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但是作为高职生,还是认知不清,认为社会实践就是普通的劳动力生产。高职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仅要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更要明确社会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对自我认识不清

  很多高职生进入生产一线,就认为自己是大专生,单位就应该给予较高的待遇,殊不知自己的价值有多少,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能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人际交往困难,解决问题能力欠缺,专业技能较弱,理论知识较浅,团队协助精神较弱,分析、思考、判断的能力较弱。而企业需要的学生是综合素质高、基础知识牢固、专业技能好,一专多能、适应能力强、爱岗敬业的学生。基于以上几个方面,高职生更应该认清自我,及时找出自身不足,借助在实践单位,进一步完善自我,提升各方面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建议

  (一)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高职生在进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时要承担各种社会角色,需要协调与他人和集体的各种关系,这就需要他们具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对善恶是非做出判断,不断重建自己与他人、集体、世界的社会认识的经验,通过反思逐渐发展、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从而在道德上不断成熟。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二)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是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刚性要求,也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要求。很多毕业学生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但“工匠精神”意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锤炼。“工匠精神”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正是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工匠精神”所蕴含的对职业的敬畏、对品牌的专注与坚守是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正是高职创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追求。


  (三)加强学生“双创”意识的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更是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借“双创”教育的新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总结、吸收、借鉴国内外“双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职生创新创业意识现状,通过社会实践途径,营造出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浓厚氛围,为高职生“双创”教育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


  (四)家、校、生三位一体促进社会实践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一致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活动观,明确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不只是活动中受教育的客体,使被动的实践活动变为主动的参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出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尤其是以“工匠精神”为标准,及时修正完善自我,做好基本功,最终拥有一技之长。

  研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从中发现并总结出有益的经验、启迪,将实践活动作为高职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育人有着实际与积极的意义。


  [本文为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立项课题《新疆高職院校大学生公益性假期社会实践有效途径研究——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JNZYSK2017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卢秀芝.基于高职生社会实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导刊,2015(10)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新疆昌吉831100)


  (责编:贾伟)

  来源:经济师 2017年9期

  作者:裴春晖



  第二篇: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指高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走向社会,深入群众、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贯穿思想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起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1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思政教育内容

  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普及,给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少问题,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1.2思政教育方法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依托思政课程进行灌输式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国内国外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消费观念、学习条件等与之前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无法适用在校大学生的客观需要。新的思政教育方法,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式思政教育方法需要不断的探索并加以应用。


  1.3思政教育形式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依靠政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等,通过班级授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在高校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这种思政教育形式面临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要扩大覆盖面,创新思政教育形式。


  1.4思政教育功能

  高校思政教育最突出的功能是政治功能跟教育功能。近年来,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部分高校大学生出现政治迷茫、理想模糊、价值观扭曲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1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凸显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老师跟学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两者界限分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的成长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不平等地位极其敏感,本能上抵触。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收效甚微。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育的客体,而是主动的、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实践地的选择,到实践过程中的衣食住行,全部由他们自主完成。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没有传统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明显的老师和学生,人人都是参与者。正是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得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主动的、自愿的、无抵触的接受了很多正面的、正能量的东西,使“要我”变成了“我要”,实现了自我教育。凸显了大学生在高校的主体地位。


  2.2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形成时期,大学阶段如果只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在大学期间进行社会实践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践,解决了只进行理论学习造成的思想认识问题。


  当代大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接触社会比较少。几乎没有独立从事过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使他们更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在此过程中明确自身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3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使他们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更感性的认识,并引发深层的理性思考,使他们认识到社会对于知识、技术的需求,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同国家、社会、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


  此外,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必要的协作使大学生学会取长补短,互相学習。通过分工合作,共同面的困难、解决困难。淡化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形成团结的、有力量的团队。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2.4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这个大课堂。他们在校园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种种观念必然会与社会主流文化发生碰撞和融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观点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促使他们进行新的思考。通过社会实践,能够直接感受时代的脉搏,并深刻理解今天取得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每一名大学生努力学好本领并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社会实践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泛地开展社会实践能够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索玉华.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2]杨晓娟.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长治学院学报,2005(2).

  [3]陈星.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J].考试周刊,2009(25).

  [4]张巍,吕会庆.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3).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7期

  作者:于杰亮 王聪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必要性研究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进步,在高职院校内,暑期社会实践这项活动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注重对老师和学生的高要求,并且对经历开始实行学分制的考核,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实践内容,不断的提升从实践中采取的方法,以便于学生在未来就业发展和找工作。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实践的原因

  现如今,由于出现了金融危机以及各个地方高职院校的不断兴起,就业问题严重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在这种情形下,突出了社会实践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社会实践的作用性很强,它可以为大学生展示这个世界,完善社会的行为路径,是一项在变换角色过程、人格形成、培养专业的技能、针对性学习的活动,将教育和实践有系统的结合在一起,那么此时,社会实践以教育为主要目方向,教育则以实践为源泉,存在于实习活动。


  1.高职院校如何使教学效果化。

  在高职的教育过程中,社会实践作为其重要的一步,同时也是实现教育效果的主要路径。在实践过程中,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可以与企业行业发展同步,增强科研效果,教给学生最新的方法。通过社会实践,同学可以学到真正的思和学,将课堂上的教学知识巩固化,增強教学的效果化及提升教学的质量。


  2.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毕业的就业情况不仅代表着教学水平,也是高职院校作为教学质量的标准依据,如果高职院校想要突破自己,就必须注重加强学生的就业时的竞争。内外多个因素影响着就业的竞争力,如自身内在品质、精神品质、知识文化素养、社交能力、工作经历,实践能力等内部要素,家庭情况及社会背景等外部要素,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学到这些因素,在学与运用之间可以随心所欲的灵活地转换,以便提高自己在就业时不可或缺的竞争能力。


  二、全面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

  1.提升社会实践师资力量及教师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老师需要以自身为基础,进一步了解学生社会实践,改变对重理论轻实践这种理念的认识,通过了解社会实践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社会,对未来职业有个适度的规划,正确的认识理解就业,并且将来可以就业顺利等,同时,也可以鼓励老师进一步的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减轻了未来的就业时的压力,另外,每个老师应该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将实践的好处,意义都一一告诉学生们。教师在讲解有关社会实践的有用知识时,可以采取举例方法,找一些具有代表的例子进一步的对其引导和推进。如果要强化社会实践教师的力量,“大学,它的大不是学校的大,而是师资力量的雄厚”,具有高水平的大学,在需要育人,管理,研究这一类的老师同时,社会实践方面的师资不可缺少。


  2.以自身为基准,建立完整体系。

  学校应该结合自己的优势进行发展,眼光放长创建一个完整体系的学生社会实践。制度精细明确,建立一个社会实践小组,并且有全面管理,指导等方面的体系。全方位的负责学生社会实践的前前后后,确定实践的主要项目方向,确保工作的时间性。每个院校需要通过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实践的主要方向和内容,为参与的学生指明方向。制定一些具有稳定性,时间性的实践题目,如农村劳动力外流情况下的农业发展情况,农村的三农发展问题等等一些有意义的实践小组,这有利于大学生与社会更好的接轨和相处,以便以后发展。


  3.积极运用社会资源及力量。

  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进一步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实践基地的短缺,如果只依赖高校自身建立实践基地的话,一方面高校会存在经济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使社会需求与社会实践不能相结合,因此,由于社会实践的开展,所需的社会资源要求也越来越来多,高校在关注社会实践教育的同时,也需要社会进一步的支持与帮助,更加需要当地的有关部门给予帮助,通过对力量的调节,给大学生的实践建立一个良好的基地。那么就需要通过运用社会的力量及资源创造一个具有稳定发展的实践地,创建一个连接着校方,企业,及当地有关地的新模式,以可以互利、互益、注重人才的培养,以服务社会为基准的原则,为学校和当地企业共同发展带来双赢的局面,便于大学生在地方企业受益下,进一步的发展。


  三、结束语

  作为高职院校里的教学育人的主要途径的社会实践工作,承载着一代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这种有示范性的工程模式具有创造性,系统性,作为有特色的社会实践工作,需制定模式并且完善他,那么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如鼓励老师全部参与,切身体会品牌化,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启探索与进步之路


  参考文献:

  [1]杨艳,田亮,张晓宾.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法与途径探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1):182-183.

  [2]夏雨溪.关于改进高职院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154-155.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7期

  作者:王静涛



  第四篇:积极组织社会实践体现学生核心素养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管理,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现就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


  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内在需要,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渠道。结合本校小组合作的研究,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通过社会实践—参观三线博物馆,使学生对攀枝花的人文底蕴有整体认识,从而热爱家乡,热爱劳动者,热爱祖国。在校内外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从学校图书室、家里的电脑,网络中查找攀枝花的建设、资源、地理位置等资料,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采访老一辈攀枝花建设者,感受到老一辈攀枝花建设者的责任担当。


  第二,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实际采访,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收集资料,有成效的实践创新。实现对自我的责任担当。

  第三,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学会学习,体验和感受健康生活。

  第四,通过参观三线博物馆,进行爱国教育,以作文、手抄报、图画、板报、诗歌等不同形式展示学生实践成果,积极健康生活。


  一、组织社会实践遵循三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遵循小学生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活动方案。体现科学精神。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会学习,并在小组活动中体现责任担当。

  2.指导性原则

  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研究和发展。

  3.安全性原则

  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安全预案,指定专人负责。


  二、社会实践的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内在需要,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渠道。


  1.社会实践前的准备

  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际采访,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攀枝花的人文底蕴调查。学会学习上网或到图书室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城市中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履行在小组中的责任。


  2.社会实践案例

  开展社会实践—参观三线博物馆。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攀枝花的人文底蕴有整体认识,发展对攀枝花的关爱和对社会,對自我的责任担当;学会学习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能拥有实践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体验并健康生活,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1)通过对攀枝花的人文底蕴调查,结合自身实践创新,对攀枝花的新认识。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形成调查报告。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学生在学会学习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画出自认为美的能代表攀枝花设计,各小组评比并巡展。

  (3)语文老师指导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室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心目中的攀枝花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写出学生心目中最能代表的攀枝花,表达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征文比赛及演讲比赛。

  (5)进行攀枝花代表调查,调查能代表攀枝花的事物,原因,写出调查报告。

  (6)社会实践—参观三线博物馆,大型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7)专题研讨——社会实践—参观三线博物馆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8)成果交流——社会实践—参观三线博物馆,以手抄报、作文、诗歌、舞台表演等形式,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


  三、社会实践总结推广

  以社会实践—参观三线博物馆为载体,体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加以推广。我校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也蓬勃发展:如足球联赛、足球啦啦操比赛、艺术节进校园、与社区进行的联动实践活动等等。有了理论的依据,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会越来越好,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会越来越高。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2期

  作者:周剑



  第五篇: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特长,在课余时间进行的有组织地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理论宣传的教育活动。高校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成为高校实践育人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社会,树立理想抱负。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渠道,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观察社会现象,记录社会现实,展开社会调查研究,帮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体悟社会现实的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鼓励大学生承担起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的发展服务。


  2.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将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大学生接受的教育以课堂学习为主,是间接地,对理论知识系统化的学习,这对于大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扩展有重要意义,而社会实践让大学生置身于社会中,通过更加感性的视角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并将实际情况与所学理论知识相对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检验和深化抽象的理论,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获得知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发展。


  3.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个人素养和个人品质的基石。通过实践改善大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状况,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甚至挫折,帮助大学生健全身心承受能力,对90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具有显著作用。


  4.社会实践能引导大学生端正自身位置,树立正确就业观。目前每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现实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就业观不端正也是原因之一。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亲眼所见、亲身体悟,更加深刻的了解社会现实,从而端正自己的位置,放低自己的身段,在投身于社会实际的实践中寻找职业方向。


  5.社会实践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补充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在深入社会、深入继承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人民生活富足安定的丰硕成果,发自内心的更加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促使思想觉悟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年力量的责任意识。


  6.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国家和全社会倡导实践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大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得以开阔,创新创造能力得以提升,整个社会在大学生这一充满新鲜活力的群体的带动下,创新意识也得以激发,促进整个社会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加快国家和社会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主体对社会实践存在认知局限,缺乏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20多年以来,社会各个群体对社会实践的认知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和局限。总体上看,社会实践主体对于实践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大學生是社会实践最直接的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认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实践的效果,但是受到升学、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往往重视学业多余重视参与社会实践,即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学生也是以有助于升学、就业为目的,背离了社会实践的本质;一些认为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而社会实践在学习之外,会浪费学习的时间,没有认识到实践也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没有从家长的角度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充足支持;许多高校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模糊,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的实质,有的只是安排学生参观景区、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形式上开展了很多活动,实质变成了带学生旅游,一些高校确实安排学生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缺乏规划,社会实践没有持续性和连贯性,也没有固定的实践基地作为支撑。


  2.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持久性差、结合专业层次较浅。部分学生是被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局限于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实践流于形式。更有甚者,为了评定奖学金,根本没有参与社会实践,而是找关系开证明,敷衍拼凑一份实践报告。有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只是挂个名,开展活动前不积极参与到团队准备活动中,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只是走个过场,活动的参与度很低,活动结束后不做总结反思,没有对实践活动的持续性规划,导致实践活动成为“形象工程”,不能达到开展社会实践本身的目的,没有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更达不到提出解决问题对策的效果。同时,社会实践在一些高校是与教学工作相分离的,往往是教学单位组织教学,团委等非教学单位组织社会实践,实践和专业教学结合度不高。


  3.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缺少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许多高校还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和成体系的组织机构,不能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策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反馈等各个环节出现问题,影响了社会实践的效果。有的学生为了获得资金扶持、达到升学评奖等目的虚报项目,不开展实践活动,只在项目截止时间上交一份报告或论文,而高校对项目的准备、开展等情况不进行相应的监督,助长了这种现象。实践后期整理和实践成果运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有的学生参加完实践活动,不开展分析研究,也不总结归纳活动成果,没有达到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高校回收上来的实践报告大部分直接归入档案资料,没有对实践成果进行进一步开发,也导致了一些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成果的浪费。大多数高校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在考核实践项目成果时,多是凭借成果申报表及撰写的社会实践论文,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


  4.社会实践缺少环境氛围,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和认可。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需要得到全社会协调联动的系统性工程。但是多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实践活动开展得群众对实践活动没有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社会实践地区的群众往往希望给他们带来具体的实惠,更关注能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行动,如资金支持、人员支持,而对于我们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则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冷漠,这种现象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社会实践基地能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机会保障,部分高校仍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或者频繁更换,或者通过学生自己凭借关系寻找实践单位。而且,已有的实践基地相对不集中,不方便高校进行监督和管理,不利于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三、对策

  1.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加强关注和引导。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高校应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论述,全面地认识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高校要引导学生重视社会实践在自身成长成才中的巨大作用,把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中,通过增加社会实践在成绩考核中的参考比重、将社会实践作为毕业考核标准等方式,引起学生的重视。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社会实践意义的再认识。高校要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改变学生的固有观念,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打破以学生骨干参与为主的“精英实践”,逐步形成“大众实践”模式,满足广大学生的实践需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引导大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入开展有专业特色和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项目,使得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他们身心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高校应该全面整合社会资源,以高校为主导,建立校企联合的社会实践协调与组织机构,通过宣传引导,使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使大学生获得等多的实践平台,使企业和实践基地扩大社会影响、吸引高素质人才。


  3.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组织和管理体系。一是建立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常态化机制。把社会实践真正纳入到教育教学中来,能充分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规定不同的社会实践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丰富的活动,严格学时、学分等成绩考核标准。二是规范组织环节,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在实践前,严格审查实践团队的立项材料,剔除不合格项目团队,指出存在问题的立项团队,并敦促其及时完善材料;在实践过程中,高校要实时掌握实践团队在实践地的情况,监督各团队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的完成社会实践项目;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督促各团队做好总结、写好实践报告,做好实践成果的转化工作;三是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端正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加强自身理論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4.发挥高校优势创新社会实践形式。一是要发挥高校的理论优势和科研优势。高校专家汇集,科研氛围浓郁,开展社会实践要利用好这一特点,敢于对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大胆创新,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发生规律,依托专家名师向学生开设社会实践方面的讲座、课程,不断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路。二是要发挥好青年学生的优势,关注学生的实践需要,在思想、生活和学业上关心学生,保护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学校应借助“实践指导中心”对学生的优秀实践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同时,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丰富社会实践的参与面,提升社会实践的活力。三是运用好新媒体手段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引导和教育。对于社会实践这一参与度要求很高的活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新媒体环境能给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开展和成果转化带来了便利。高校应利用好新媒体社会实践资源,利用实践网站、微信平台等资源生动、形象、容易接受的优势,对学生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指导和交流。


  参考文献:

  [1]于贵书,韩晓雨.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现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1):5-6.

  [2]刘韧,易厚,贺宗彦.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问题与对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85-87.

  [3]柯佳敏.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新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1):116-118.

  [4]邵朋来.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6):62-64.

  [5]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01):4-9.

  [6]孙楚航.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一种尝试——开展大学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4):89-92.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7期

  作者:刘天成



  第六篇: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探讨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工作以后肩负着照顾病患、协助治疗、甚至是救死扶伤的重任,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各行各业的艰辛、也只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他们认識到医院的强大作用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更应该将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作为评判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有力支撑点。近两年来,我校开始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研究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及其发挥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这也是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我校在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就是我校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几项实施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具体实施方案。


  一、开展社会调查

  组织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围绕我国医疗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城市社区等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既对医疗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书写调研报告也锻炼了学生科研的意识。


  具体措施:第一学期期末,先由市区内的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调研;第二学期的学期末进入最近的乡镇卫生院;第三学期期末进入社区进行居民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患病的病种前三位的是哪些?患病人群年龄分布如何?目前每年的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今年的特疾病有哪些?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有哪些需求?居民对常见、重点疾病的预防知识知道多少?每一位同学都要完成10份以上的调研,并书写调研报告,算作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二、开展勤工助学

  鼓励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品格。


  具体措施:分成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由学工处统一分配,学校的商铺和餐馆每学期将所需人员上报学工处,各班级也将勤工俭学的学生名单上报学工部,由学工部老师统一分配和管理勤工助学的学生,也有效维护了学生的利益。校外由学生会的学生统一联系勤工助学单位及部门,统一分配名额并统一管理,这样能保证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开展社会服务

  主要是做好“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根据年度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和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服务活动。要像组织课堂教学一样,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根据需求选派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这里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内容。


  具体措施:第一学期,学生还没有涉及专业课的学习,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进养老机构,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衣服,表演节目。主要培养尊老爱老的思想品德,达到初步育人的目的。第二学期,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学习了简单的护理操作。组织学生进入社区。为老人们和社区所有愿意参加的成员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同时编排一些文艺节目,举办成小型的汇演,发挥同学们的各种才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来配合我们学校完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都要进行工作汇总和书写心得体会。


  四、临床体验生活

  主要是进三甲医院体验护士生活。目的是在进入临床岗位之前先体验护士的真实工作场景及每日具体工作,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及工作意义。使学生更加珍惜和懂得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具体措施:学生在1年级阶段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进入临床医院见习。要求向正规的生产实习一样排班,区别是不动手只见习。让学生学会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让学生了解护士的一日工作常规。现代社会激烈地市场竞争,新的医学护理模式,以及人们对健康与服务意识的增强,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参加实践护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护理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有着明显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我校学生通过以上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有效沟通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主动性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又受着诸多现状的制约,包括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的经费问题等,许多新形式的社会实践模式尚需进一步开发和研讨。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6期

  作者:刘秀丽



  第七篇:浅谈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大学生能力建设逐渐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中之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人心。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检验书本理论知识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学以致用的客观要求,更是时代背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要求。


  一、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现状

  1.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忐忐忑忑,直到改革开放才算稳定下来,经过30多年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世界教育强国之列,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社会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还需要我国高校不懈努力。


  2.社会对待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态度

  中国社会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一直积极支持的态度,并提供多项支持政策及便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自开展以来,社会各方面给予了很多支持,比如事业单位、企业等提供实习场所、岗位等,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


  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1.对自身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古往今来,一直在追寻着自身的认知,人的一生都在认知自己当中,当然这是一个过程。“人贵在自知”,知人方能识人,才能明人,知人的途径无非是通过自知和他知。而社会实践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一方面通过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到自知;另一方面通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他人的建议,做到他知。当明白自身不足时,想方设法弥补自身不足,这样人生才能走的更远,更完美。在海目星激光工作的日子里,慢慢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做到了空杯低姿态,促進自己能力的提升。


  2.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对当下国家的政策、党的方针路线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紧跟党的脚步,国家政策走。


  3.促进大学生自身专业素质及各项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将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及对社会做出贡献

  现实社会中,社会是群体,个人只有融入到社会当中才能发挥应有价值,实现自身价值。而社会实践多是群体性活动,需要多人的共同参与、合作才能完成,更多的强调“团队精神”,讲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逐步实现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因此,今天的实践活动,也许就是其明天生活的内容。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他们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重新调整、完善自己,实现理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自身与社会的统一,尽快成为一个独立的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信息化浪潮冲击着瞬息万变的社会,人的能力到底如何,取决于能力的兑现情况,这其实是整体素质的综合运用问题。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问题因人而生,因人而灭。那么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1.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程度不够。

  2.有些高校在社会实践教育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方面力度不够,多是凭学生自愿原则。

  3.社会在对待大学生实践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比如产学研结合,提供更多实习岗位等。


  四、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设性提议

  1.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的教育和支持力度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重要的教育环节,应建设成为一项具有制度化、流程化的思想教育活动,高校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各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管理运行机制,把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社会实践的教育同时,更要提供有效的支持力度,可以与企业等单位建立社会实践合作机制,做到产学研相结合;高校建立相关奖励机制,对参与社会实践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调动学校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社会要完善社会实践支持体系

  社会要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给予支持,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持体系,包括转变社会观念,欢迎大学生来社会实践;创设相关社会实践机制,获得政策上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实习场所、岗位等;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宣传,鼓励民众支持等,从而真正实现实践育人的目的。


  五、总结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出真知。通过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了专业知识的认知,提高了专业素质;空杯低姿态的社会实践学习,提升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确立了未来的奋斗方向目标,为日后正式进入社会做好了准备。同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更有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建兵,王运敏,高清波.《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绪忠.《现代教育管理》.2015(12):118-123.


  来源:中国经贸 2017年12期

  作者:李文玲 汪俊杰



  第八篇: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


  就业难成为近几年社会不争的事实,而这在大学生、研究生群体中最为突出。研究生创业也一度引发教育部门的重视。而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的,在这其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生创新创业如何规范发展成为制约研究生创业的首要因素。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创新创业的平台角色,对创新创业起到指导与促进作用。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建设合理的创业实践平台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关键词:研究生创业创新社会实践研究分析

  一、关注第二课堂,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品质

  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来说,传道授业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知识的讲解更多的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学十分被动。在教学考核上也更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恰恰忽略了第二课堂等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将大把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忽略了科技文化活动的参与。关注第二课堂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研究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在学校期间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而研究生在实践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课堂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挑战赛、电子科技大赛、创新实验大赛等以竞赛制的形式创新实践模式,让研究生借助实践性的比赛激发创业激情与热情。此外可以让研究生参与到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或者自主设计科研课题,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引导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与创新创业关联起来,潜移默化地强化其创新创业意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请学者专家及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为其提供对口专业的指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总结创业的经验,坚定其创业的信心。第二课堂为主导的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多元多层面的锻炼培养,提升研究生的创业品质。


  二、关注校企合作,搭建研究生创业的实践平台

  研究生创新创业热情的激发调动,除了利用第二课堂外,还可以以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其创新创业的平台。打破校园环境的局限性,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创业社会实践平台搭建最为有效的渠道就是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特别是校企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基地,实战的场所,研究生获得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从而更早地接触到社会,去深入了解企业,在企业参观与实习的过程中对企业的发展流程有着更为清晰到位的认识。而在深入企业的过程中,也是研究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可以知道企业最需要的是哪方面的人才,知道企业技术上的创新需求等,这样使得其对自身认识有更好的把握,这些都是其后期创新创业的坚实基础。校校方面,不同学校的研究生互动交流,特别是与留学生的交流,可以让研究生接触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其创业的热情。这种校校合作的模式对于研究生创新创业十分有益。而学生在实践交流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的创新创业。


  三、加强基础投入,以实践奠定创业基础

  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的稳步推进需要基础性的投入。这也是确保社会实践助力创新创业的必备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研究生刚走出校园,在创新创业方面缺乏相应的经验,这些都将成为其创新创业的阻碍因素。一旦在创业中遇到问题将极大地挫伤其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大师资投入,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在社会实践中对研究生创业给予必要的指导,结合典型创业案例让研究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避开弯路。另一方面加大社会实践的经费支持。要想真正借助社会实践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必须着力打造完善的社会实践基地。实验模拟训练基地、创业实测基地等,让研究生能在实践基地的实践参与中认识到创业的必要性,也积累创业的相关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启自己的创业生涯。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基础投入,社会实践才能真正作用于研究生的創新创业。


  四、加强教育引导,极大研究生的创业热情

  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没有创业经验的研究生来说,其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这也是研究生产生创新创业顾虑的原因之一。因此正确的教育引导很重要。而社会实践则是教育引导最为直观的方式。在未毕业之前,学校就可以开设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课程,为研究生提供真实的创新案例指导。该指导也应该贯穿到研究生创业的全过程,使得研究生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学校应联系社会,多提供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机会,让研究生真正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总结创业思想。只有教育引导到位,研究生创业热情被调动起来,创业成为研究生群体自觉性的行为和必然性的选择,那么社会实践对研究生的创新创业促进价值也真正凸显。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也呈现出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趋向。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其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而创新创业无疑成为其就业价值实现的另一条出路。如果是单纯的理论讲解,对研究生创新创业作用不大。而社会实践的组织使得其成为研究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平台。本文通过几个方面论述了社会实践在研究生创新创业中的优势,将规范研究生的创业行为,引导其更主动地创新创业。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作者:徐飞



  第九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的目的

  本活动的首要目的是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单一的学校教师指导转向教师、家长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社会人士合作指导;从学校独立操作完成转向寻求有关部门、学校的协作共同完成;从个别少数学生的参与转向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并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各校独自为阵转向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从少数学生有限范围的独立活动转向跨班级、跨年级的合作互助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初步探索一条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有关部门对科技教育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再次,新课程改革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为科技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将科技教育设置为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使科技教育从“业余课外活动”正式成为“正规的校内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制高点,结合校内社会实践活动,将科技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学习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


  二、活动的具体内容

  本活动是在银川景博学校的学科月活动“水——生命之源”

  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校本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的开展,以九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逐步组织进行。具体内容是污水处理厂的实地参观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净水设备使用及亲眼目睹污水的净化过程,并亲手操作。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会到水资源的来之不易和生产、生活中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而在生活中时刻把节约用水放在心上。再通过自己日常生活的表现,带动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此活动还能增进学生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兴趣,也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三、活动步骤

  活动第一阶段:

  1.我向校领导汇报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争取校领导对活动的资金、人力、场地等的支持。同时,积极主动联系史、地、生、政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这个活动。

  2.我和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教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出发,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及参考书籍事先对污水处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组建一支合格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团队。

  3.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集体培训和讲解,明确活动目标和方法及分配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科技探究能力。

  4.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各学科教师对学生宣讲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这一阶段在2015年9月结束。

  活动第二阶段:

  1.组织学生到水洞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前团队开会讨论此次活动的具体操作:①九年级7个班分为物理组、化学组、生物组,并为每个组分配了学科指导教师。②考虑到人数过多不利于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从各班分别挑选10名学生作为代表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考察。③确定活动时间、活动路线及活动过程。

  2.参与实地考察的学生在活动前对各小组要研究的内容进行资料调查,初步了解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

  3.各小组指导教师在实地考察前写出各学科活动预案。

  这一阶段在2015年10月结束。


  活动第三阶段:

  1.学生写出本次活动的感悟,并以幻灯片的方式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展示、讲解。

  2.活动中要求各教师和学生认真考察过程、捕捉信息收集资料,活动结束后,在学校总结的基础上,写出该活动的总结报告。

  这一阶段在2015年11月结束。


  活动第四阶段:

  充分利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个活动来检验本次活动的成果,在此期间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

  这一阶段在2016年1月结束。


  四、本活动的具体结果

  1.参加的所有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科技创新素养的培养,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师科技教育业务得到提高,每人至少承担并完成一个以上项目的指导任务。

  3.总结出一条进行中学科技教育的新方法,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活动成果向更大的范围推广。


  五、预计本活动方案对学生具有以下教育作用

  1.通过完整的活动,学生学习到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和科学探究方法,初步掌握创造发明和科学探究的原理、方法和


  步骤。

  2.通过系统学习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意识,这是本活动必须达到的目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比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能力要经过长期的不断积累才能慢慢提高,不是初中阶段就全部能完成的工作,可是意识是能够在初中阶段就培养起来的。

  3.通过参加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六、開展这一方案的优势

  1.本活动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宁夏银川市科协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活动的开展在专业技术指导、宣传等方面有了保障,解决了学校教师知识的局限性等问题。同时与这些单位的协作,能引起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注,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2.本人从2011年就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从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


  七、活动方案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作用和贡献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科技教育活动从过去的课外业余活动走进教室,作为一门课程来实施,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

  2.通过系统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会得到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

  3.通过大面积地开展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培养,能转变以往只有极少数学生得到培养的局面。

  4.通过与协作单位的协作,能够引起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关注,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同时弥补学校在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局限。

  5.通过专家和协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特别是青少年对专家的崇拜心理,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并能学到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6.通过活动还可以培养出一支优秀的科技教师队伍。目前科技教师严重不足,让更多的教师投身到科技教育中来,是提高科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的一个好办法。

  7.该活动结束后,其成功经验可供有关部门参考,推广使用。


  八、开展这一活动得到的各种资源

  1.银川景博学校学科月活动“水——生命之源”课题研究成果;

  2.各学科的教学人员及实验教学设备;

  3.各协作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研究设备;

  4.网上查找的各种资料。

  作者:殷学彪



  第十篇: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研究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质的学科,在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生活实践与教学联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作用,将一门学科生动、立体地呈现到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中学语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层面都存在着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方面

  语文教学这一活动是由学生与教师两方面共同组成的,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课程绝对的主导者,处于主动性的地位。语文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模式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对整个班级多位学生进行指导。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性格就会被无限的放大,例如,教师会因为地域、环境、文化水平等产生差别,这种细小的差别经过几十位学生进行传播,会形成很大的反应,教师的一个微小动作,就可能会引起学生一些偏离教学方向的思考。所以我们不能够完全的确定在授业的过程中,教师是否完全准确的表达出了教材所展示的内容。并且作为最主要的教学工具——语文教材,在制作的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教材的编写需要精心的筛选与审核,但是学生是出于高速发展的时代,所以在审核与修改的过程中,教材所最贴近生活的部分就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现偏差,为了生动书本内容,在教材的制定的时候会选择最结合实际的部分,但是由于制作时间过程漫长,这部分内容又失去其应该具备的效果,学生不能结合实际读懂教材的特殊性。

  针对于上述两种想象,笔者认为,课堂教育中仅仅依靠教师与教材是非常局限的,不能将语文生动起来,只是将语文的内容变成一种理论知识,而不是中学生所能应用的一种工具。


  (二)学生方面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信息接收的地位,是一种被动式的接受教育模式。语文教育是全方位的感知教育,教师不仅从教材中向学生传递信息,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语文教育是双向的,教师在向学生表达的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的反馈来融洽整个沟通过程。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原始学习的天性会逐渐下降,对语文的喜好程度也有所减弱,学习积极性会下降到某一水平,然后因为环境、生活等方面的因素将效率维持在这一低水平。这就造成了在教学活动中的资源浪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取决于老师的辛劳,而是取决于自身对于学习的态度。


  再者,在语文学习方面,语文文化的教学科目,学生需要在接受课堂内容之后进行消化理解。在被动式的学习下,学生的思考能力没有完全被开发出来,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学习能力。在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旦接收到难度较高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状况会出现困难,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进程,产生厌学的情绪,脱离出语文教学系统的主流部队。


  二、中学语文实践活动

  (一)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社会实践是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加工演练的过程。对于教学活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社会实践就是学生思考过程的一种体现。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与“思”方面相互结合,“学”的部分需要教师来帮助完成,而“思”则是一种对于所学语文知识的消化理解,在思考这一方面,教师没有办法观察每个学生的思考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将社会实践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明白学习语文的作用,让语文发挥其实践科目的作用,将语文的教学工作灵活起来,保持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尽可能的将学生所吸收的知识完全消化掉,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文实践教学的内容

  1.广告式实践教学。现在的商业社会不断的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并且多媒体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广告行业已经一片繁荣。选择广告实践教学,一来是广告的覆盖面积广,受众群体多,学生能够经常见到。二来是在广告的推行过程中,更多的是语文的运用,例如精炼的语句、押韻的词汇、生动的歌曲等,这些都包含在语文实践的内容中。三来是对于中学生而言,日常的娱乐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看电视动画片等,在娱乐的环境中就能够实现语文的实践教学。并且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筛选教学质量高的广告来向学生进行解答,使语文教学工作更贴近生活。


  2.对话式实践教学。语言沟通是语文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对话式实践教学中,不仅需要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更需要锻炼学生的规范用语。语文的语法是较为复杂的,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并不涉及,只能通过规范生活中的语句来潜意识的传递语法规则。在对话训练中,学生用语的对象可以是同学,也可以使教师、家长,转换不同的对话角色,可以适当的调整学生的对话方式,活跃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


  3.描述式实践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实践的一部分是口头上的表达,另一部分则是书面上的表达。描述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对于事物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户外的景象,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景象进行描述,鼓励学生的描述里会加入更多的情感色彩,逐渐的是学生了解情感的因素,从感性的方面实践语文教学。


  三、总结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者主导者,学生一直处于相对的地位,语文实践教学调整了教学计划的要求,将学生的实践融入到了教学活动中。语文实践教学能够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在实践环节中可以通过广告阅读、对话练习、描述锻炼等方式来完善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来源:魅力中国 2016年19期

  作者:张春杰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