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 正文

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与方案

来源:UC论文网2017-01-12 11:09

摘要:

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与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程(本文所指课程是指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包括通识基础课程和实

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与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程(本文所指课程是指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包括通识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下同)学习的效果而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首先要取决于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专业特色仍不够突出,而且未能充分体现出当代国际经贸发展的新趋势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尤其是不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种缺陷甚至在国内一些著名院校中也存在。
 
一、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与存在的缺陷
 
(一)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相关课程,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的要求设置和制定的。1998年设置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涵盖了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和工业外贸等专业,以至于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仍带有前身专业的特征往往是由原专业相关课程“组合”而成,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而一些学校新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也未能完全体现出当代国际经贸发展新趋势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尤其是不利于应用型高层次经贸人才的培养。
 
课程体系设置的缺陷,导致我国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能力比较低下。虽然我国有两百多所高校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不可谓不多,但在我国各地的人才市场上仍然出现了难以找到真正熟知国际经贸活动的高层次人才的尴尬局面。这种状况与入世后我国对应用型高层次经贸人才的大量需求是极不相称的。
 
(二)存在的缺陷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国际经贸活动最活跃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对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比较成熟可以成为其他国家人才培养的参照。我们可以从中美两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美国称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比较中发现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本文选取华盛顿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为美国高校代表,而我国高校则选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为代表。
 
从中美两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中,我们可以发现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虽然更加注重理论素养但仍然存在着如下几个缺陷:
 
1对实务性、应用性和商务性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美国的高校设置了相当多的实务性、应用性尤其是商务性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大多还是必修课程。我国高校开设的此类课程比较少,而且大多还是选修课程。对实务性、应用性尤其是商务性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显然会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能力。以至于很多学生四年下来仅仅是学到了一些有关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而在专业深度和业务能力方面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2对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够。美国高校注重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而我国高校的课程多为原理性的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联系不够直接,有与世隔绝之嫌疑。这个问题将导致我国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对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应有的敏锐并影响其在从事国际经贸活动时的正确决策不利于从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中寻找和抓住商机。
 
3对学生人文艺术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美国高校除了设置经济、管理类课程以外,还设置了语言、文化、交际、历史和社会学等人文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高校则对于此类人文类课程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忽视对包括人文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显著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能力。须知从事国际经贸活动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所掌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这种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人格魅力、影响力、感召力和交际能力等方面,除了受遗传等因素影响之外需要通过跨专业、多学科相关课程的学习来培养。
 
4课程设计过于宏观和笼统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美国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更注重市场与组织(企业)尤其是区域性市场或国别市场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譬如华盛顿大学设置的“国际商务环境”课程中,就分为“发展中国家商务环境”、“工业国家商务环境”和“日本经济”,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针对性注重对某一地域或国家的学习和研究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而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比较宏观比较笼统,较少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的课程。
 
5忽视了对商务环境的教育。美国高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贸易知识其重点还在于外部商务环境,强调学生熟悉他国的商业运作规律和经济环境。譬如通过开设“国际贸易文化”“国际商务环境”和“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使学生熟悉他国商务环境。为达此目的甚至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和国门到国外学习一段时间,增加对国外商务环境的感性认识。而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注重对经济与贸易知识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商务环境的教育。商务环境不同企业的竞争策略、营销策略都会有所不同。如果不熟悉目标市场的商务环境就难以有效开展国际商务活动。
 
另外对于当代国际经贸新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也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二、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要求需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一)既要符合我国国憶又要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毫无疑问,中国有中国的国憶不可能照搬美国的课程表同时,我国的经济学教育和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不发达和不成熟也是事实。所以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一定要符合我国国憶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为蓝本各高校在设置课程时还可以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校的办学理念开设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同时,可以甚至有必要借鉴一下美国等经济学教育发达和国际经贸人才培养较成熟的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和优化我国高校自己的课程体系。
 
(二)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商务性
 
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经济类专业但其并非纯粹的经济学专业,而是经济学与商学的有机结合甚至更加倾向于后者。尤其是对于该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而言应该是以培养国际商务领域的业务精英为主而不是为培养理论家和研宄人员做准备。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重视应用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甩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商务性。应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解国际商务环境学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经贸领域寻找和把握商机给学生以企业家和商人的基本训练。
 
(三)适应国际经贸发展新趋势,体现人才培养新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推逃国际经贸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服务和技术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网络贸易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国际贸易重要方式、区域贸易组织发展迅速、中间产品贸易异军突起等。这些新的发展趋势的出现对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国际经贸人才具有全球化的战略眼光从宏观层面而言,需要熟知经济全球化的运作机制包括WT〇匡架下的多边和诸边贸易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从微观层面而言需要熟悉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及其内部贸易机制。其次对国际经贸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贸易投资自由化所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推进,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国际经贸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要求将更高。最后合格的国际经贸人才不仅需要懂得最终产品贸易理论与实践还要熟知服务、技术等要素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由于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发展势头强劲今后的国际经贸活动将更多地在这些领域进行如果对这些业务领域不熟悉无疑将失去很多的商机。
 
三、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与方案
 
在对我国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时宜遵循如下思路:
 
(1)适应国际经贸发展新趋势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增补或删减一些课程。具体而言需要增补一些体现国际经贸发展新趋势的课程,如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工贸易等课程同时可以考虑删减一些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或与本专业联系不密切的课程如货币银行学(与宏观经济学相关章节重复)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重复)等。
 
(2)适当增加应用性、实务性课程,减少纯理论性课程。因为本科层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研宄人员,课程设置应该体现这一培养目标。譬如可以考虑增加国际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与开发和国际商务调查等课程。
 
(3)开设关于当前国际经贸领域出现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课程(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如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国际石油价格上涨问题和UCP500的修改问题等。
 
(4)重视人文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此类课程包括语言、文化、历史、礼仪和社会学等,可以放在通识基础课程里面,也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开设。
 
(5)实现有关课程的细化和具体化使学生在学习时更有针对性譬如国际贸易课程就可以考虑细分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加工贸易等。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6)将经济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融会贯通虽然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经济类专业但是又与企业管理尤其是营销管理密切相关,应用性很强所以应该在培养过程中重视相关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通晓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知识以外还给学生以企业家和商人的基本训练。
 
在遵循上述思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案,当然各高校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和特色有所差别。
 
(1)在学科基础课中,增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这门课程取代传统的《世界经济概论》因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大背景,而且《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许多部分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课程是重复的,所以不如专讲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原《世界经济概论》中对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的介绍放在《国际商务环境》课程中去。把《商务英语》和《电子商务》增补为学科基础课,因为懂得商务英语和电子商务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也是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基本素质。另外《统计学》课程改为《商务统计学》后者更具有专业特色,更具体更能把统计学和商务活动有机结合起來
 
(2)在专业必修课中,增补和强调《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环境》和《国际商务谈判与外贸函电》三门课程以突出本专业的应用性与商务性。其中的《国际市场营销》是最能体现商务性的课程《国际商务环境》主要介绍世界不同地区和主要国家的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而国际商务谈判和外贸函电合在一起是因为国际商务谈判必然涉及外贸函电而外贸函电也主要是围绕商务谈判而做出的。
 
(3)在专业选修课中,增补和强调《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加工贸易》等课程让学生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还设置了《客户关系管理与开发》这门课程,以进一步突出本专业的商务性并有助于增强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业务能力,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业务竞争就是客户竞争。另夕卜,还设置了《国际经贸热点》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贸问题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而设置《中西方文化比较》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增强对西方国家商务环境的进一步了解。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大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然而课程体系的优化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的过程,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师资力量、教材、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配套才可行。
 
作者:龚锋(东莞理工学院经济贸易系,广东东莞523808)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