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 正文

国际经济贸易,实践教学

来源:UC论文网2017-01-12 10:51

摘要:

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设置改革的思路 高等教育教学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实践教学是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逐渐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培养阶段,

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设置改革的思路
 
高等教育教学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实践教学是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逐渐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对理论教学部分的验证、补充和拓展00。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市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强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实践环节来反复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实践环节来实现毕业与上岗之间的“无缝对接”。显然,今天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我国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脱离企业和市场要求
 
(1)由学校主要负责进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企业极少有机会参与。(2)课程门数太多,专业技能课的课时不够,学生学得泛而不精。(3)实践课程的比例低于30%,学生在校期间的重点仍然在理论学习上,动手能力弱,专业技能不强。(4)实践课与理论课的结合不科学。(5)校内实训课基本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教学内容,校外实训课基本局限于认识实习,毕业前的定岗实习完成质量较低。
 
(二)“双师型”教师缺乏,实践课指导质量不高
 
目前高校多数专业课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在指导专业实习、校内实训的时候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国际贸易的应用软件和实习指导书,但是纸上谈兵式的实习指导方式往往让学生觉得在学校的软件实习操作就是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或是一种电脑游戏。有丰富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能把软件中模拟的情景生动化,给学生讲解的时候也容易将学生引导进模拟的国际贸易操作情景,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并操作每一个国际贸易中的环节,并同时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模拟中进行练习。
 
(三)校外实习基地受限制
 
本科高等院校基本上都很重视与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但由于专业性原因,国贸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存在一些特殊问题。一是学生多,实习岗位数量难以满足。中小型外贸公司很难一次性接受很多实习生,一般只能接受1~3个实习生,学校安排实习就需要与几十家公司接洽联系,给实习安排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很多外贸单位比如海关、外管局、商检局都是国家核心机关,一般只能带学生进行简单的参观。三是外贸公司的客户、货源都是公司的商业机密,公司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到核心的商业机密,只让他们做1些简单的制单或打杂的工作,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德国的出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而它成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成功背后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就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为“一元”,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为“一元”。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完成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双元制”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操作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0。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校和企业双单位联合办学“双元制”教育的办学特点是学校和企业双单位联合共同招生,学生的身份是双元的,既具备企业雇员身份又具备学校学员学籍。学校的培养目标明确,针对企业的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毕业生完全符合企业的素质、能力和技能要求。
 
第二,根据岗位所需技能设置双课程体系。企业和学校依据自身需要进行调整和充实,以岗位来设置课程,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岗位。根据岗位群所需技能进行所需专项能力分析,制定出各项所需能力的具体要求,然后将其分解为学习步骤和课程设置。根据专业发展、市场需求和专项能力分析表制定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
 
第三,师资实行学校理论教师和企业实训双结构。德国的“双元制”师资结构分为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两类教师。理论教师是国家公务员,必须通过四年专业学习和两年师范学习;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技术院校毕业,工作两年后同时还要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符合《实训教师资格条例》才可担任。
 
第四,模块化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训现场教学并重。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多模块化方式来实现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并利用实验实训设备,并采取行为导向式教学将专业理论课教学推向实训现场。每一个模块都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和实习情况的检测和评估。考试由企业、学校和各行业的代表组成。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一)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否科学、系统和完整是决定实践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一般分为基础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国贸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应抓住专业核心、突出专业特色和强化职业能力。在总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比例不应该低于30%,实践教学应贯穿大学四年的每一个学年,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单项操作能力的实训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训要合理科学地衔接,注重实训课与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紧密结合。同时在实训课的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调研,重视企业的意见,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实训课的教学计划逐年进行调整。
 
(二)实践教学突出专业特色
 
1.校内实训仿真化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仿真化的模拟环境中熟悉并掌握外经贸专业的每个技能操作,可以分两个步骤。首先,负责实训的教师必须重视校内实践课程中使用的模拟软件,目前单项训练的软件有国际单证制作、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货代,综合实训的软件有国贸实务SIMTRADE。教师和软件维护员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软件中设定的信息,不断充实内容和更新信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其次,可以建立国际贸易的产品展示厅,例如可以针对本省的主要出口和进口产品建立产品展示厅,让学生了解这些产品的主要进出口商是哪些、主要货源地在哪里,现在的市场价格行情变化如何等问题。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当中掌握商品知识,并主动探究从事这些商品进出口贸易的途径。
 
2.校外实践全真化
 
国贸专业在实现校外全真化体验的实习基地建设中,提出分层次建设的改革思路。第一,建立一批认识实习基地。这批实习基地可以包括码头、机场、集装箱堆场、外贸公司生产基地、海关、外管局、商检局。这些基地可以满足一个年级的学生在短期内进行认识实习,建立起对外贸易的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建立学生假期实习基地,这些基地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学生假期回家的需求,在假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返回学校时提交的实习报告中应当包含实习基地的联系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学校应根据这些信息与实习单位联系,根据专业性进行筛选为下一步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单位做好储备。第三,建立一批长期的毕业实习基地。这批基地应 结合生源地包括省内、省外的各大中小型外贸公司,同时结合高校国际化交流项目努力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每家公司能容纳1~3人即可,实习时间最少1个月以上。
 
3.校企合作深层化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上尽量突破表层合作进入深层合作。大力引进“订单式”培养并积极探索“校内外贸办公室”的校企合作形式。一般学校对校企合作都比较积极,但企业态度比较消极。原因是企业觉得自己的收益较小,学生实习时间短,教会就走了,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教学生不值得。而且,由于外贸业务的私密性特点,企业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客户资料和业务的关键环节。另外,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还会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国贸专业应该大力引进“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5]。“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为企业节约培训成本,同时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减轻其就业压力,既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是一种三蠃的合作模式。首先,企业提出培养目标,即学生毕业时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哪些课程,必须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第二,企业在学校招生后就可以不定期地到学校进行企业的情况介绍,有针对性地为部分学生提供定岗实习的机会,并派人指导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对口专业技能。第三,在定向培养的学生中挑选优秀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
 
我们积极探索的另外一种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是在校内设立外贸办公室。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殊性,不适合在校内开设实验室和校内工厂,但很多业务的开展其实只需要一间办公室和几台电脑就可以完成。学校的外贸样品展示间可以为提供样品的企业提供办公桌和电脑,学校的外贸谈判室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与客户洽谈贸易的场地,企业提供教师和学生上岗职位,并承担劳务费用和经营费用,业务风险由企业控制并承担。通过这样的合作,学校建立了真实的业务平台,强化了学生外贸操作技能的培养。
 
4.实训成果证书化
 
事实证明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受企业的青睐。因此本专业应将获取资格证书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追求这一思想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学院在四年的教学计划中分阶段设置相应的课程来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并同时根据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设置实训课的选修课部分为职业证书考试培训。学生不可能获得所有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需要根据就业岗位的需求来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同时在国贸专业实训课完成标准中可规定学生在毕业时至少要取得2项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才算合格。从而让职业资格证书这一全社会认可的统一标准成为实训成果的量化指标之一。
 
(三)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因素,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在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中只有具备较强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只有了解市场需求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企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实践课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的高低。在本专业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上,我们主要采取三种措施:培养双证型教师、引进双师型教师、聘请客座教师。
 
1.努力培养“双证型”教师
 
“双证书”制度不仅是针对学生的也是面向教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首先从“双证书”做起,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将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课教学水平,也更容易进入企业锻炼,达到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的水准。对于获得执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学校应在课酬上给予提高,并优先获准担任实践课教学工作,优先推荐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同时在评优评奖和职称晋升上给予优先考虑。
 
2.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
 
学校在培养自有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应加大对具备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高学历的“双师型”教师的引进。由于近年来普通高校引进教师都要求具备博士学位,但是相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专业人士来说很少有人具备这样的学历,如能相对放宽学历要求,到硕士则可引进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就能增加。引进后对这些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科研技能的培养,通过听课制、评课制、讲课比赛和导师制方式,就能迅速地把具有丰富企业实战经验的新进教师培养成能够在讲台上完美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而这些教师对于实践课的指导将大大提高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和层次。这部分“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背景和人脉关系还将为学校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
 
3.积极聘请相关外经贸企业人士担任学校的实训课客座讲师
 
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相比,我国普通高校的性质决定我们的师资结构不可能是由学校理论教师为公务员而实训教师是企业雇员构成。由于工作原因,在市场第一线的外贸专业人士无法长期担任某一门实践课的教学,而国际经贸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为满足学生对最新市场行情变化的了解,并根据中国目前普通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聘请相关外经贸企业人士担任学校的客座讲师,不定期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不定期参与实践课教学就是一个较好的办法。不但学生学到了外贸第一线的最新信息和技能,校内实训课教师也通过向客座教师的学习随时将自己的信息和技能保持在行业的最新水平上。
 
(四)实践教学的评价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能使学校和教师获得全面的反馈信息,从而不断改进实践教学,良好的评价体系能对实践教学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其教学方式、场地、所需设备都更为复杂,因此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不能沿用理论教学的评价体系,应有针对性地设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训教学的评价主体为管理部门(教务处、实训处、督导)、实训教师、实训学生和实训单位。相对于不同的实训阶段和实训课程应设定相应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对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都要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同时应建立立体的交叉评价体系,包括管理部门对系部实训教学的组织、对教师实训教学的实施进行评价,实训教师对学生实训态度和实训成绩的评价,学生对实训内容、实训方式的评价,实训单位对实训学生的评价。评价结果也应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实训教师对自己实训成绩的评价,也要让教师了解学生对实训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评价,不但要让学校实训管理部门了解学生和教师的相互评价,也应该让教师和了解管理部门和社会对国贸专业的实训教学和学生实训成果的评价。通过实训评价和反馈的良性循环来逐步提高国贸专业实训教学质量。
 
作者:翁玮(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昆明650011)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