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分析中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来源:UC论文网2017-01-01 10:22

摘要:

分析中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一、新医学模式概念 新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恩格尔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新医学模式,恩格尔

分析中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一、新医学模式概念
 
新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恩格尔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新医学模式,恩格尔主张,人类认识治疗疾病以及保护健康不应只局限于生物学领域,它要求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综合看待健康和疾病问题。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
 
二、中医人文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时,为改变教学过程中“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增设人文、伦理、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程,但由于医学教育在课程设置、考试方式及学分评价方面的差异,致使学生对必修课重视程度较高。
 
尽管目前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出现了可喜的势头,但由于受长期以来大学教育只注重专业教育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仍不甚明显。我国中医院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虽然设置了一些人文课程,但由于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课程内容与中医学不能很好地交叉融合,故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且人文课程大多为限选课或选修课,不仅课时数有限,而且这些课程都各自独立,在教学内容上缺乏相互关联,再加上没有反映中医学特点的有关配套教材,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对这些课程也不太重视。课程评价方式也不相同,中医学生人文素质能力目前没有统一的、内涵详细的评价标准。
 
中医学人文课程教师的来源和培养存在问题。这些教师或者没有中医学知识,或者缺乏哲学或历史等人文功底,造成知识和能力脱节,达不到医学和人文的有机结合,致使中医学人文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新医学模式下加强中医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普遍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较为欠缺的现状。当代医学生普遍存在着协作精神较差、团队精神缺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伦理观念较差等现象。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关乎生命及健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只有深入研究社会的需要、个人的要求,领悟生命的真谛与价值,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社会、生理与心理、医生与病人、医护人员与病人家属等各方面的关系,医学才能成其为真正的医学。因此医学院校除了设置专业的医学人文课程外,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人文教育,会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近年来,我国的中医学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医学人才,但在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不足。此外教师自身缺乏人文素养、校园缺乏浓郁的人文氛围等,都造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对薄弱。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中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新医学模式下提高中医人文教育措施
 
1.加强人文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加强人文学科课程建设,应改革和完善目前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增加人文学科课程和选修课程,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人文文化贯彻其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在课程建设中明确对学生人文社科类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并规定相应的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将人文素质作为重要的测评因素。学生人文素质测评成绩应作为评定奖学金、优秀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及优先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2.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
 
中医学各科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人文素质教育应与学校的其他课程紧密结合,融入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在实践中,要求教师深入发掘各个学科知识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课育人。在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结合中,应注意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实效性。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多课多科渗透教学方法,各门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之间相互渗透,各邻近学科教师授课相互交叉的方式。明确各科、各课、各单元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点”,打破学科体系和教研室界限,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3.加强社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促进和提升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及“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四个教育”活动: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学生医学见习、实习阶段,使学生所学的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医疗实践,坚定学医思想和信念;二是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医学在治疗疾病中的特点、优势和岗位要求,培养学生爱医敬业、诚实守信、乐业奉献、仁爱为怀、救死扶伤等医学职业道德和高尚的人格;三是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亲民、爱民、益民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和光荣责任;四是自我教育,通过多种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我奋斗的精神品质。建立相对稳定的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如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提供基础平台。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促使那些外在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原则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人文素质。
 
4.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高等学校是传播、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场所,是展现社会文明的窗口。和谐的校园关系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使蕴涵着浓郁人文精神的校园景观成为传播文明,提高道德素养的生动教科书。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使弘扬优秀人文精神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和广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作者:荣梅(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