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传统节日纪念日的教育功能开发现状及利用

来源:UC论文网2016-07-01 16:51

摘要:

中国传统节假日文化越来越被重视,高校在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还有一定不足,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人文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对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工作。2006年,国家国务院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六个节日列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可以说是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一个重大举措,从国家的层面提升了对传统节日文化保护的自觉。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工作全过程,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各髙校积极响应号召,发掘资源,积极将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纳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虽已经开始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教育,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的热衷度不高,节日小长假并不能弓I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共鸣。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比较了解,能了解节日的时间、大概的习俗等,但是对节日的历史渊源和精神内涵知之甚少,且这些了解多来源于家庭影响和中小学课文熏陶。对于这些重要节日,学生们的理解层面仅仅局限于“器物”的高度。作家冯骥才曾这样说过:“现在过节,很多人那其中的文化内涵摒弃了,每一种节日只剩下一种食品。”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内涵的缺失,是的传统中国。
 
  髙校利用传k文化教W资源,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但没有引起学校各部门的重视,许多重大节日没有在教育纪念活动中取得应有的地位,且形式过于简单、平面。之前就有新闻报道一些学校组织学生为父母洗脚活动,强化感恩教育,几十名学生一字排开,场面壮观,且不论是否能够达到感恩教育效果,其形式化活动容易成为舆论的笑点,只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呆板的模仿、复制。形式单一,效果未知。
 
  近些年西方节日盛行,尤其在髙校中,对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形成了不小的冲击。西方节日形式活泼,名称更直白,容易理解,加上商家的促销包装,其节日氛围浓郁,满足了青年学生个性张扬、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造成了高校传统节日呈现出“东冷西热、西盛东衰”的尴尬境地。面对此等情况,有些高校通过行政手段、处罚手段,禁止学生过洋节,试图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中国传统节曰文化上来,这种做法理论上、实践上均无法站住脚,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相反,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反感。没有真正的挖掘节日的内涵,没有结合实际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体系,使本来具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对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教育的创新探索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展现学校形象,对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重大而深远,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具有强烈的传统节日纪念日色彩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对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的宣传和弘扬。髙校应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组织上:学校各部门要引起重视,由主抓宣传及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牵头,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形成合力,制订文化建设规划,与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氛围和气息相融。避免“学雷锋一阵风,三月来了四月走”的现象,把传统节日纪念日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长效化。
 
  内容上: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报刊栏、展板、标语、各种活动、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纪念日的有关知识培训、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亲近感。笔者所在的学校内主干道两旁竖有多个宣传栏,由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根据各个节日纪念日的时间,定期更换相关内容,包括节日渊源、深层内涵、纪念方式、经典故事等,每当宣传栏更换都会引起学生关注,普及了大学生的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知识,加深了印象。
 
  杜绝各种流于形式的纪念、庆祝活动,如有的学校只是以各种文艺演出形式来纪念节日,使学生过度关注节目排练而忽略了节日的意义及纪念意义,对于纪念活动要注意创新形式,纳人主要节庆日,制定大学生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日历,形成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针对每一节日设计、宣传主题活动、社区服务、总结升华,一年一个周期,经过年复一年的对传统节庆日文化的反复宣传与强调,使其沉积于每一位大学生心中,内涵为一种文化心理,则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更新教学理念,一、二课堂相结合
 
  组建专业教师队伍,构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部门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学术资源,有能力组建一支专业的从事文化教育的教师队伍,负责节日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及社会实践学期的文化调查活动的设计。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教学体系可以包括节日起源、传说、习俗、和文化内涵等,设计高校公共课、选修课,给予相应学分,充分结合第二课堂,加人知识竞赛、话剧表演等。为引起学生的重视,适当紧凑教学学期,增加实践教学学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包括调查各地民俗、民族起源、节日起源、传说等,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践学期调查报告或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成果展览。
 
  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与社会实践,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认同并喜爱传统节日纪念日,使教学成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三、高校传统节日纪念日文化教育设计--以“清明节”为例
 
  1.课堂教学
 
  按照节假日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节假日传统文化公共课或者选修课,其中一章节明确介绍清明节文化,在课堂内由教师传授清明节的起源、传说、习俗和文化内涵。清明节的起源普遍认为与纪念晋国名臣介子推有关,其忠君爱国、辞官不言禄,过清明节各地民众的庆祝活动主要有踏青出游、祭祖扫墓、吃寒食等,渲染了一种爱国精神,教育学生追思先烈、亲近自然、尊重生命。
 
  2.第二课堂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强化学生关于清明节的知识和民俗,感受清明节的意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爱国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气节,感悟亲情和友情,以崇敬的心、感恩的心面对身边的人和事,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明确自身的责任,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活动内容:开展为革命烈士扫墓活动,在清明节前夕,选择学校所在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或纪念碑,为烈士扫墓,送上学生亲手制作的花圈,介绍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
 
  开展家谱、族谱、村史知识展览活动,请同学们亲自查阅资料找一找自己家族的族谱,感受中华民族以血缘为纽带的尊族敬宗的历史文化传统,讲述家族历史上尊老敬贤的故事,还可以讲述自己家庭的清明祭扫活动。
 
  开展清明植树活动、锻炼活动,清明不仅仅是忧伤的节日,也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正是同学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好机会。烈士陵园植树活动,为烈士送上敬意,为家乡增添活力;组织大家春游,开展团体拉练活动,释放压力,增强合作意识。
 
  3.总结与提升
 
  活动过后注意总结与提升,活动过后,请同学们记录下活动的流程设计及活动过程中的感悟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将活动成果装订成册,一可以使活动的意义进一步升华,二可以为下次活动及效果提供借鉴意义,三为节假日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提供借鉴途径。巩固教育效果,推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纵深发展。
 
  高校在i现节假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我们一定要杜绝片面、形式化的跟风教育,切实引起重视,创新思路与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节假日文化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王宁宁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