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历史学论文 > 正文

简论战后德国的土耳其移民

来源:UC论文网2016-07-01 14:59

摘要:

作为一个长期无移民政策的移民国家,德国移民问题一直备受各界的关注。而作为德国境内第一大移民群体,土裔移民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他们的处境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国社会的现实。

  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移民问题就开始变得错综复杂,尤其是德国的土耳其移民问题。因为除一般移民问题之外,德国土裔移民还涉及到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方面的因素。这也使土裔移民更加受到德国国内甚至整个欧洲的高度关注。仿佛一场现代版的“维也纳之战”在所难免。因此在德国移民问题的共性研究基础上,学界更应关注土裔移民这一典型个例,进而有助于找到德国移民问题的症结所在。
 
  ―、战后德国移民问题的出现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移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移民的概念至今未有一个国际公认的界定。国际移民组织则认为,“移民通常是指所有情形下基于“个人便利”的原因,且没有外部干涉的因素而自由决定其迁移的人,……其目的是为得到更好的物质或社会条件,并促进其个人和家庭的发展。”11]对于移民的类型,可根据不同角度来划分:从规模上可分为个别移民、集体移民和大规模移民;以是否跨国界为标准,可分为国内移民和国际移民;从移民动机出发可分为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等等。至于移民的原因,一般认为,发生移民行为的推动力包括迁人国的吸引力与迁出国的排斥力。而说到影响,移民对迁入国和迁出国都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对双方都存在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效应。
 
  简要了解移民的相关概念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何二战后德国会产生特殊的移民问题。尽管德国人一向自诩为单一的日耳曼民族共同体,但其历史上却始终存在着移民现象。工业革命到二战前,德国一直是一个移民输出国;二战中,德国从移民迁出国变成了移民迁人国;战后五十多年里德国海外移民迅速膨胀;2000年后,德国政府已不得不承认其欧洲最大移民国的既成事实。其实,战后德国移民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纳粹时期,由于法西斯的黑暗统治,“德国占领的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逃往性移民和强制性移民的浪潮。,二战后德国历史出现了四次移民浪潮:第一次是战后到50年代中期,主要是二战中逃往东欧的德国难民返乡;第二次是1961年柏林墙建立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之间,德国政府与土耳其等国签订输人劳工协议所导致的大量外籍工人的进人;第三次是苏东剧变时期大批东欧难民的涌人;第四次是东欧等地有德国血统者的回归。
 
  总之,由于战后德国重建的任务与国内劳动力缺乏的矛盾、德国工业基础的雄厚、移民政策相对宽松等原因,使其对周边相对落后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而这其中,“土耳其的移民和难民构成了德国最大的移民群体。”[3P
 
  二、战后德国土裔移民的类型及成因
 
  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以来,土耳其与德国的关系一直较为密切。二战结束后,身受战争创伤并且遭受东西分裂的德国面临国家重建但缺乏国内劳动力的问题。1955年到1965年之间,这一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使得德国与意大利、土耳其、葡萄牙和南斯拉夫签订了雇用协议。由于土耳其劳动力素质偏低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引进他们并非德国首选。所以一开始德国引进的大部分是欧洲本土劳工。但随着这些国家自身经济的复苏,德国境内大批东南欧移民发生“回潮用工荒”的局面再次出现。而同期的土耳其恰好出现短期国内劳动力的过剩。因此双方的互补优势最终促成了1961年签订的《德国劳工市场向土耳其招聘劳动力协议》。从此开启了土耳其人移民德国的历史。到1973年,土耳其人已成为德国最大的移民群体。这些德国的土裔移民大致可分成三类,即客籍劳工移民、家庭团聚式移民和政治难民。
 
  六十年代进人德国的土耳其人,首先是以客籍劳工身份出现的。这些土耳其劳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大多数穆斯林移民来自土耳其经济落后、伊斯兰意识浓厚的农村地区,由于凯末尔的世俗主义改革主要在城市和上层精英分子中推行,对农村和边缘地区的农民触动不大,因而这些移民将浓厚的伊斯兰传统带到移居的德国工业发达的大城市。”第二,这些人大多是未受过培训的年轻男子,只能从事建筑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第三,他们大都居住在临时工棚、廉价的旅馆,除了雇主,他们与当地人没有多少来往。
 
  进人七十年代,家庭团聚式移民的出现成为德国土裔移民最主要的特征。“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原则上承认合法移民享有和家庭成员团聚的权利。而由于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滞涨,德国也遇到战后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内劳动力过剩,首当其冲的便是土裔客籍劳工,其失业人数远高于本地人。从七十年代中期起,政府宣布停止吸纳外籍劳工’土耳其男性工人迁入量大幅下降,但仍有大批的土裔妇女儿童以家庭团聚方式移民到德国,这无形中增加了无经济能力依赖性移民的数量,也改变了移民中的男女比例。
 
  到了八十年代,德国新增的土裔移民中很大一部分是政治难民。由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对阿拉伯世界的冲击以及库尔德人甚嚣尘上的建国呼声,使土耳其南部的局势暗潮涌动,而“北部的土耳其人又笼罩在暴力、恐惧:和虚幻之中。,所以大量政治难民选择了逃亡欧洲,尤其是德国。况且在1993年之前,德国基本法第16条就规定受到政治迫害的人可以享受避难的权利,并在等待申请结果时可以享受相对慷慨的福利。这就更吸弓I了土耳其的大量政治难民蜂拥而至。但随着九十年代两德的统一,西德劳动力已不再稀缺,新德国成为劳动力饱和的国家。相比于土裔移民,德国企业更愿意雇用东德劳工,因为这样不存在技术差距和语言障碍。种种因素都使土裔移民在就业方面鲜有优势,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变得更加恶劣。
 
  三、土裔移民在德国的处境
 
  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土裔移民的处境长期不佳。首先,他们的教育水平落后,经济地位低下,因而其就业面很窄。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从事着危险而卑贱的工作,比如建筑工、码头工等。而妇女则从事美容师或药剂师等行业。总体来说,他们的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德国人的一半,也低于非德裔人口的平均水平。
 
  其次,土裔移民时刻面临被边缘化的局面。由于经济地位低,社会福利没有保障,土裔移民在德国的就业、住房等方面与德国公民有着本质差别。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政治发言权,他们就没有积极性去成就公民责任感,他们与土耳其国内的联系却愈益密切,这就为德国的土耳其伊斯兰组织超越 国界在国外寻求支持提供了有效的平台。”PI他们正一步步远离德国的主流社会,成为一个实际上被边缘化的“隔离阶层”。
 
  最后,德国的移民融人政策对土裔移民产生了较大影响。从八十年代起,德国政府开始逐渐认识到移民问题的严重性,遂着手考虑移民融人事宜。许多土裔移民在德国政府意识形态的同化下,也开始接受西方的思想。他们已认识到只有融人德国主流文化价值中,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因此,从第三代土裔移民开始,他们身上的突厥传统逐渐弱化,其认知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四、土裔移民对德国的影响
 
  既然国际移民是一把双刃剑,就必然会对迁入国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德国的土裔移民也不例外。
 
  先说积极作用。六十年代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前,土裔移民总体上推动了德国战后经济的发展,也是西德出现战后“经济奇迹”的一大原因。这一时期持续的经济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对提高联邦德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使其重新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大国的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此阶段德国政府对土裔移民是充满感激之情的。此外,土裔移民的到来有利于德国多元文化的发展。经过几代土裔移民的努力,德国人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变得深受其影响,这也反映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此外,土裔移民的增加为土耳其国内德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反过来,这些移民所带来的土耳其特质又丰富了德国人的工作和生活。
 
  在充分肯定土裔移民对战后德国发展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不该忽视其对德国的消极影响:大量土裔移民的涌人,造成了德国在城建、公共服务及卫生等方面的压力,甚至还会带来社会保障的负担等经济与社会问题。
 
  首先是公共服务的压力。由于土裔移民教育水平偏低,多从事工矿企业,所以他们大多聚集在传统工业区,生存环境恶劣。这就给德国当地的城建规划、卫生服务和环境治理带来诸多问题,也令历届德国政府头疼不已。其次是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压力。德国是高福利国家之一,但高福利也常伴随高风险。“1978年以来联邦德国用于社会福利保险的开支达到天文数字,每年有将近3000亿马克之巨,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当德国国内经济发展良好时,政府对土裔移民的政策就相对优厚;反之,则政府对土裔移民的担心和排斥就会增加。
 
  以上简述的是战后德国土裔移民的基本情况,它不仅代表了普遍意义上的移民问题,而且也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尽管德国政府在新世纪之初不断完善其移民政策的各项法律法规,但不可否认,到目前为止,德国土裔移民仍未能避免被不断边缘化的趋势。看来,如何找到恰当处理土裔移民问题的方法,德国政府还需要继续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武文超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