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理学类 > 物理论文 > 正文

浅谈高中生在体验生活中学物理

来源:UC论文网2016-06-30 20:20

摘要:

在教学中,我们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让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演示实验坐在后面的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均衡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做法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学案发给学生,用以查找、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例如: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来演示:①如果两手各拿一张薄纸,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大约4-6厘米。然后用嘴向这两张纸中间吹气,观察现象?②又取一张纸条,从纸条上方沿纸条吹气,纸条怎样运动,你的猜想呢?③让两位学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里,一位朝上用力吹,一位朝下用力吹。乒乓球怎样运动,你的猜想呢?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脸上洋溢成功的喜悦。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
 
  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物理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过,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从而由兴趣转变为好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以往讲“汽化与液化”时学生们都错误的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尽管老是一再强调“白气”不是水蒸气,但从他们疑惑的眼神中看出他们并不相信这个说法,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探究实验,用一个平底烧瓶插入一个带有两个小孔的橡皮塞,一个孔插入温度计,另一个孔插入直角弯形玻璃导管拉成尖嘴行小孔。在烧瓶内加人少量热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后,提问学生水沸腾后会变成什么?紧接着追问你能看到水蒸气吗?为什么?玻璃管口冒出“白气”是不是水蒸气?为什么水面上的水蒸气不是“白气”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知道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气体,眼睛看不到。再让学生读出烧瓶内温度90C,而瓶外是温室,通过比较发现热的水蒸气通过导管从尖嘴处排除受冷,产生“白气”。为了探究加深水蒸气受冷变“白气”这受冷的条件,如果在尖嘴处给“白气”加热,现象又会怎样呢?让学生当点燃酒精灯把火焰靠近a白气”时,“白气”消失。老师又问:“白气”变成什么了,“白气”受热又变成了看不见,透明的水蒸气跑掉了。酒精灯移开,同学们又观察到了:“白气”现象。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到“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珠。就此机会再引导学生水蒸气从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学生回答:“从气态变为液态”。从而引出“液化”这一物态变化。发生液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很自然地从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条件“遇冷”归纳出液化过程放热的结论。
 
  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论坛灌灌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多样改变活动方式,就地取材,例如:塑料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装矿泉水和饮料用的,可以十分方便地做很多的物理实验,其演示效果明显,如:①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起,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②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起小物体。③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均,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这说明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人生道路不是平坦的,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总会有各种需要得不到瞒足,愿望和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或遇到天灾人祸的打击而遭受挫折。任何人都是无法避免的。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并不可怕。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挫折,认识挫折即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从而使挫折变为动力。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有其积极作用。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一个人如果没有迎接困难的勇气,缺少不畏挫折的气概,一旦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就会退缩,甚至一蹶不振,事业也就必然失败。
 
  当然,新教材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学习的全过程,变“我要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新知、主动提问,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冯世荣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新桥中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