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叶圣陶教育理论在德育实践中的应用与思考

来源:UC论文网2016-06-21 10:15

摘要:

“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今天,这句话对教育界仍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

  “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是叶圣陶先生的话,也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叶圣陶先生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这一命题的认识:一是,“言教”和“身教”是统一的,教育者一言一行都要足以成为受教育者的模范;二是,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品德修养;三是,“知也无涯”,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教育工作者要坚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准则,不断探索新知。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对今天的教师仍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
 
  一、德育实践案例
 
  家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中午都在学校吃饭。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责任感,学校要求学生自己打饭,饭后自己把餐具送回厨房。虽然学校有规定,但是总有部分学生让别人帮他们打饭,吃完饭再让别人帮忙把餐具送到厨房。我反复强调纪律,甚至抓住几个典型进行教育惩罚,可是这样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我不禁感慨惆怅:“从低年级就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他们都高年级了还是做不到,难道过去的教育都白搭了?”
 
  课余,我找来几个班干部和他们讨论如何才能制止学生饭后自己不送餐具的行为。
 
  我问:“我已经作了明确要求,怎么还有同学不自己送餐具?”
 
  一阵沉默后,一名班干部说:“同学们说,老师您不公平。”
 
  “不公平?我怎么不公平了?每个没自己送餐具的同学我都严厉批评了,对谁也没偏袓啊。”我疑惑不解道。
 
  班长见我着急了,便直截了当地说:“他们说,老师您没惩罚自己。”
 
  “惩罚我自己?”听了班长的话,我先是愣了,转而恍然大悟:因为要维持学生纪律、管理班级卫生、处理突发事件……我实在忙不过来,经常让其他学生帮我把餐具送回厨房。原来,学生让人代送餐具的“懒惰”是跟我学的!教师要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不能勇担责任,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学生呢?
 
  学生就是教师的镜子,学生的道德行为映射出的是教师的品行人格。明白了学生问题行为的根源,我也明白了该怎么做。
 
  第二天我召开班会。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深鞠一躬,说:“同学们,今天班会的主要内容是--我向大家道歉。”
 
  听说我要道歉,全班学生都愣住了。我郑重说:“我为自己经常不送餐具,违反了学校纪律而向大家道歉。”教室里一片沉默,班长站起来说:“老师您不用道歉,您不自己送餐具是有原因的。您要管理班级,要维持纪律,还要带领值日生打扫卫生,您实在太忙,确实没有时间自己送餐具啊。”
 
  “是的,我很忙,可是‘忙’不是不送餐具的理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餐具自己送,这是负责任的态度。再说了,我就是再忙,也总能抽出几分钟送餐具的。在这里,我向大家郑重宣布,从今天起,我一定自己把餐具送到厨房,再也不‘拜托’同学们了,请大家监督!”
 
  我的真诚打动了学生,卫生委员站起来说:“老师,我相信您一定能做到。也请您放心,我会管好中午的卫生工作,认真带领值日生打扫好卫生,绝不让您因为班级卫生的事情担忧!”
 
  纪律委员说:“老师,我一定做好班级纪律的监督管理工作,再也不让您操那么多心了。您就放心地去送您的餐具吧。”
 
  “谢谢大家!”我也被学生的善解人意打动了。
 
  午饭后,我把餐具送到厨房,端端正正地摆到收纳盒里,我班的学生也都有秩序地将自己的餐盒送到指定位置,没有一个拖拉推诿的。
 
  下午的课间,我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封学生写的信。打开信,“致歉信”三个大字跃人我的眼帘。接着是一行字:“老师,我们向您道歉。我们承诺:从今天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餐具自己送。请您监督!”信后工工整整地签着几个学生的名字。
 
  捧着这封信,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之前三令五申都不能改变的学生的错误行为,只因我的改变而改变了。我感谢这段经历,这对我和学生都是一次难得的道德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以身作则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德育实践的思考
 
  (一)“为人师表”不仅体现在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而且体现在教师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有些教师在大队活动、班队活动等特定的德育活动中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可是在生活中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如案例中的教师,因为忙于管理班级,经常让学生代替自己送餐具。这看似无意的、“有理由”的行为却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案例中教师反思:学生的懒惰行为正是跟教师学的,学生的屡教不改,正是因为教师屡犯不改。教师是学生曰常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行为具有极强的道德暗示作用及影响力,“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不能将“身教”仅仅放在有特定目的的德育活动上,还要关注生活中自己点滴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要把自己的好模样拿去教人,才能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
 
  (二)“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教学生的和自己做的遵守"一套伦理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有些教师会不自觉地将学生和自己划分开来,学生是受教育者,必须遵守德育要求,而自己是教育者,可以不遵守德育要求。这样划分就会产生“两套伦理原则”,一套是为学生的,一套是为教师的。当学生发现教师说的和做的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困惑迷茫,无所适从,或者干脆做个“两面人”--在教师面前一个样,背着教师时是另一个样。“两套伦理原则”衍生出了更为严重的道德问题。
 
  叶圣陶说:“凡是自己的实践必须跟说给学生听的一致。”教师自我遵循的和要求学生遵循的应该是“一套伦理原则”: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要先守时;要求学生诚信,自己先做到遵守承诺;要求学生友善待人,自己先做到尊重他人;要求学生负责任,自己先勇于承担责任。在“一套伦理原则”面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没有只教育别人而自己不被教育的特权。案例中,教师意识到学生的问题行为是自己没有遵守“一套伦理原则”造成的之后,不再一味苦口婆心进行“责任”教育、“爱劳动”教育,更不再强行压制,而是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如何承担责任。在这个践行“为人师表”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限已经消融,师生都受到道德教育,道德境界都获得了提升。
 
  (三)教师“为人师表”是对学生人格及自我人格的尊重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显著的标志,它使教师获得了生命尊严与价值感。“为人师表”是教师对自我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案例中最可贵的就是教师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尊重感的生活的“场”,使学生获得了被尊重感。学生在受尊重的生活中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对他人生命的尊严与价值的尊重。正如案例中班长说的,教师忙于管理班级自己不送餐具情有可原,完全可以不必跟学生道歉’只要将自己如何忙碌,为何不能去送餐具跟学生解释清楚,是完全能够获得学生理解的。可是教师抛开尊严诚恳地跟学生道歉,并做出承诺请学生监督,这里饱含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自己人格的尊重。教师的这一行为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之后学生自发的致歉和承诺,正是在教师的行为感召下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被他人尊重、尊重他人以及自我尊重的美好,师生共同创造了充满生命尊严和价值尊重的生活。
 
  作者:王小倩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