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信息科技类 > 计算机应用论文 > 正文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来源:UC论文网2016-05-12 16:07

摘要:

计算机课程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分析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存 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大量运用科技产品,其中,计算机是最普遍的工具。计算机的重要性人尽皆知,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计算机教育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希望为课程改革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一、目前离职离专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但是,随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很多用人单位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有所变化,但教育方式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
  
  (一)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现状
  
  高职高专生源的起点不如普通高校,学生的能力素质也有差别。虽然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已要求学生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但这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实际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相关调查显示,一部分起步较高的同学在初中学过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但另一部分起点不高的同学,只会最简单的操作。面对这样的学情,教师应思考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计划。
  
  (二)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提出毕业前必须通过计算机等级证书才能毕业的要求,在此情况下,老师教给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计算机考试,而忽略了学生全面提升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一味地追求考试合格率,帮助学生顺利毕业的方式虽无可厚非,但大量练题使得学生创新和应变能力下降,只会按照考试的要求使用办公软件,一旦遇到考试外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运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最终导致很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计算机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更新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首先,学校应改变管理思路,不要让“考证才能毕业”的制度影响了老师和学生对教学重点的关注。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合理科学地安排课程,让老师有足够的空间实施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自由学习、自由发挥,逐步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计算机分为计算机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部分,合理分配课时,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改革、改进。
  
  (二)做到理论与应用兼顾
  
  鉴于企业更需要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一定要将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当前的目标,要注重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不要鼓励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课本知识,按照书上的步骤机械化地操作。应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依靠已学知识自己摸索、思考,真正实现操作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在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时,着重讲解操作的重要性,对重要的理论教学采用“耐心、精讲、补充”的方法,加大实验课程的比例。
  
  (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不尽相同,教师在开课前应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调查,从而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既满足水平较高的同学对计算机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水平不高的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以提升。这需要教师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对老师的考验。对于那基础差的学生,可适当地多给予一些练习的机会,必要时安排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择一些课本上的案例,让学生模仿案例,并适当地自由发挥,既从中学习知识,又激发探索兴趣。然手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在21世纪已变得非常重要,计算机的使用也成为人们必备的一项技能。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在校期间的学习,掌握相关技能,把握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己有的观念中探索出一条新的理论道路,让高职高专的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是当前每个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作者简介:魏立荣(1978-),女,汉族,甘肃皋兰人,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